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首页 > 行业新闻 > 新闻详情

物联网,让制造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2021-06-24 13:53:5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发改经贸﹝2020﹞1315号,简称《实施方案》)。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实施方案》按照「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针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提出11方面发展任务。一方面,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 「中梗阻」;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这是继2010年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后,「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话题再次被高调推至大众面前。 
两次被提起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多重要?
对于物流业来说,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对于“物流”二字的理解还停留在快递快运的层面。的确,曾经的中国快递行业凭借低廉的产品价格、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以及便捷的用户体验为电子商务以及快递行业自身带来了指数级的增长。

  • 2015年,中国快递完成业务量206亿件,同比增幅高达48%,稳居世界第一,年人均使用快件量从2011年的不到4件增长至15件,带动网购交易额2.9万亿。

  • 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同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提出的“一天10亿包裹”预言也已然成真。

网络零售的强劲增长提高了消费市场对快递服务的需求,而快递网点的大规模拓展和基础设施升级也助力网络零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二者共同成长互为推动。 
不过,快递快运只是庞大物流业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与制造业摩擦出火花。
而目前,制造业其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物流链条的冗长且分散而对于制造业来说,制造业发展离不开物流。制造业最典型的制造过程是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拿汽车制造业举例,一辆车从开始生产到最终下线需要经历“从零件-零部件-成品”的过程,而这看似简单的三个环节中其实夹杂着涉及到海陆空的空间变换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物流运输过程。而这仅仅只是制造业的生产端物流而已,还没加上流通端和消费端。在传统的制造业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所对应的物流服务也是分散的,这无疑降低了运营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便是制造业本身所存在的个性化问题,汽车、电子产品、电器等理应都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标准。 
其次是制造业的大量利润被吞噬。犹如上段提到的,制造业物流链条的冗长和分散,带来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的结果,进而也就吞噬了制造业的大量利润,最后甚至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最后是信息的不对等、不透明。由于信息的繁杂、链条的冗长,再加上传统制造业的自身问题,导致信息在交易过程中的不透明和不对等性,这也进一步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以上,我们看到,物流业急需将自己的服务扩展至除快递快运之外的制造业,而制造业也急需与物流业相融合,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最终实现从原本冗长且分散的物流链条向一站式转变;缩短交易链条,打通供给方与需求方间的渠道;构筑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全链条的数字化、透明化。

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说物流业制造业高度融合一直是业界极度关心的事,但过程也的确发展的相对缓慢,双方奔着起初勾勒出的美好画面努力的结果是,发现很多环节中服务与需求的不适配。
目前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断点,导致融合层次不够、融合深度不够、融合效果不够。很多物流企业很难找到可以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共同盈利的制造业,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物流企业还是过多将自己定位为运输、配送,无法帮助制造业完成产业结构升级。
2.由于对自身定位的过度单一,物流企业之间又会陷入价格战的死循环。
3.制造业自身的保守性,担心企业信息外露所以选择重资本自建物流,给原本就在「负重」的自己再添一层负担,自建物流带来的资金压力很容易反过来拖垮自己的核心业务。
所以,二者想要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就不可以仅仅局限在运输和仓储这两个方面,更应该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
但是,上文也提到过,从制造业到物流业之间的链条是冗长且复杂的,如何让整个链条间的信息做到互通,是融合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第一个关键。为此,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指出,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需要补短板。其中,促进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融合应用,将解决信息的匹配与对接。石磊说:「融合要解决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目前,这方面的基础性条件是不错的,衔接还存在匹配与对接的问题。工业互联网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各个加工环节通过物物相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个是跟数据平台上的服务性企业相关,如何借助于智能化的技术和数据匹配技术,以及互联网区块链的技术来高效率地找到配套的物流配送机构,这样可以减少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耽搁和闲置,这个可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很明显,从石磊的话中我们看出,未来产业物联网将是解决信息匹配与对接的关键。

物联网
让制造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疫情的突袭让我们看到了5G、人工智能和IoT等技术创新的应用层面,智慧物流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首要条件则是物联网的应用。
随着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制造企业对物流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更精准掌控物流运作的信息,「透明化」需求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又要求物流服务降低成本和管理便捷化。
针对这两个要求,物联网在其中所发挥的价值便是提供数字化接入、推动模式创新以及拉动行业外部资源。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物流链条的数字化,将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公司、司机和收货人无缝互联,形成一个基于核心流程、平衡、多赢的现代运输商业网络,给客户创造价值。
今年,网络货运相关政策发布,以G7为代表的物流物联网服务提供者纷纷入局。以G7网络货运为例,通过帮助货主与物流企业实现更好的融合,将全链条生产要素数字化,实现车货匹配,运单调度,园区IoT可视化管理,在途监管,结算线上化,后市场等服务,达到全方位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G7网络货运,可以让综合运费降低10%-15%、园区承载能力提升50%、车辆平均等待时间从24h缩短至2h,通过智能匹配,车辆利用率也可提升50%。 
当然,作为一家拥有10年经验的产业连接平台,10年的数据积累让G7物联网平台连接的货运卡车超180万台,油气站点连接超近1万个。目前,G7向超过500家中国最大货主与物流公司、7万多家成长型车队以及100万以上司机提供服务。
前不久,G7 CEO翟学魂在《老翟:写在G7十周年的一封信》里提到:
未来五年,供应链将与物联网深度集成。产业伙伴间复杂的交易确认、货物交付、支付结算的全过程都可以被实时数字化,供应链的资金周转效率将会从按月计变成按小时计,物流交付效率会从大量依赖人重复简单劳动到以AI自驱动为主。
未来五年,物联网将渗透到各种物流中的工具资产,车辆、箱体、托盘等都将逐渐转化为拥有联网、计算、学习能力的智能装备,直接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为企业提供平台化的即插即用的智能资产服务,大大改善资产效率。
未来五年,物联网数据及算法的不断积累,运输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将逐渐从司机转移到AI上。每年数万人的庞大伤亡数字将降低一个数量级。
「制造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最优解是物联网的深度应用,而G7也应该是那个突破极限,走出第一步并且坚持参与其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