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首页 > 公司动态 > 新闻详情

中化能源科技孙黎明:这个话题值一个亿?!

2021-05-15 02:12:32 zhaisen

作者孙黎明,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专家库”成员、交通运输协会危险品专委会副会长。


从1月7号面世至今,66云链的“专家谈仓单”系列共推出27篇原创文章,内容涉及仓单相关概念、商业应用、法律及司法实践、生态体系建设,以及最前沿的数字仓单探索实践等内容。至此,以基础概念及应用为核心的“专家谈仓单”第一季圆满收官。

数字仓单专题.png

那么,效果究竟怎么样呢?

1

说实话,在策划这个话题之初,我们的内心是很忐忑的。正如开篇所言,仓单其实不简单,其应用直指现代商业文明的深层内涵,但在我国发育缓慢且艰难。
然而,用户的响应和反馈远超出我们的预料。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我们共收获3000余人的关注。由于探讨的是专业话题,这些读者大都是大宗商品交易及服务相关的专业人士,分别来自能源化工行业的生产、贸易、销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仓储物流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等,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最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见面就说自己甚至单位领导都在看我们的仓单系列文章;还有一个朋友受到我们提出的“可信”概念启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可信”二字加到了公司名字里。
凡此种种,我们分享的目的算是初步达到了。在这里,衷心感谢繁忙工作之余奋力供稿的左杨农顾问和张帆等诸多小伙伴,以及不吝赐稿的中国人民大学宋华教授、中国联通的胡振平总。

2

有一位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大咖说,“你们这个系列就有上亿的价值啊,这个频道太好了”。这当然是一种抬爱,文章不值什么钱。但从重塑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构建新型数字信用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仓单特别是数字仓单,价值恐怕远不止亿元。

16209585242840.png

近两年,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能源化工行业连续爆出多起令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经营风险事件,包括贸易过单、货物交付纠纷等,一些大公司乃至行业巨头纷纷中招,损失巨大。这些问题,表面上由资金链断裂触发,实际上暴露了相关交易的不规范,反映了大宗商品交易信用体系,尤其是交付、交割环节,存在巨大漏洞。在某港钢贸案之后,“四流合一”中的“物流”短板一如从前。仅从见诸网络的案件看,过去10年,大宗商品领域由于货物信用问题付出的代价,至少以千亿计。
可喜的是,痛定思痛,业界已经开始就堵塞漏洞、重塑大宗商品的信用体系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一些先知先觉者也已经开始探索并实践以数字信任取代主体信任。其中,数字仓单方向最为火热。例如,中石油的天然气远期现货仓单交易、日照港的粮食电子仓单融资、交通银行的玉米仓单融资、中国银行的保税油品仓单质押融资等等。

3

关于数字仓单的探索,我们认为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数字仓单的目的是创造全新的数字信任。其核心是要解决交易、交付过程中的信任问题,让陌生人之间可以放心交易,而不是饭局交易、小圈子交易等传统的“熟人交易”;二是数字仓单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交易。质押融资等金融应用是基本功能的自然延伸,一味追求仓单质押融资无异于舍本逐末。

66云链业务图.png

66云链业务进阶图

个人认为,业界低估了数字仓单在交易服务方面的应用潜力和前景。可以说,能否直接用于交易和交割是检验仓单是否为可信仓单的试金石。对照这个标尺,可以看出当前数字仓单热潮略显浮躁,热闹的背后有很多隐忧。一旦发生大的风险事故,银行将再次关闭好不容易打开了一条缝的大宗商品质押融资大门。届时,真正受伤的还是产业。我们衷心希望,仓单的创新能走得更加稳健和健康。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的仓单系列还将继续办下去,把相关讨论沿着可信仓单的方向推进得更加深入。为此,在内容和形式上,第二季会做一些调整,侧重点在于仓单的应用实践尤其是实践案例的跟踪分析。我们将不仅跟踪业内最新实践,也会披露自身的数字仓单业务典型应用。相应地,第二季也将邀请更多的业界同行及外部专家,借助更多专家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透视仓单的应用及生态,形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可信仓单生成及应用拼图。

写在结尾的话

我们真诚期待更多的业界同仁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努力,推动以数字仓单为核心的数字信任体系生根发芽,真正实现“让陌生人之间放心交易”,以数字信任推动我国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