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首页 > 行业新闻 > 新闻详情

最新版!石化联合会发布2019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

2021-06-24 13:54:12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发布了2019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虽然2019年石化产品新增产能相当可观,但乙烯、乙二醇自给率仍不足五成;经历一大波扩能之后,PC、PP、PX等行业过剩苗头凸显;而尿素、烧碱、电石等行业经历了几年的集中去产能之后,产能利用率终于回到合理水平;煤化工虽然产能利用率提升,但除煤制烯烃外,均出现亏损。


2019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利用率变化情况



炼油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大增



2019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略有提升,随着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建成,埃克森美浮、巴斯夫等国际石化巨头一体石化产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2019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总能力达8.61亿吨,原油加工量达6.52亿吨,成品油产量(汽柴)达3.6亿吨,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亿吨。





乙烯


当量自给率仍不足50%



新增产能352万吨,总产能达到2902万吨,产量约2628万吨,受新增产能未充分释放、甲醇制烯烃开工率不高,乙烯产能利用率为90.6%,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下游聚乙烯、乙三醇等产品净进口折乙烯当量2558万吨,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仍不足50%。




丙烯


产能利用率为81.0%



新增产能441万吨,总产能达到4061万吨,产量约3288万吧;由于新建产能未完全释放,产能利用率为81.0%,下降2个百分点。

当量消费量4230万吨,同比增长9.3%;当自给率77.7%,与上年持平。





乙二醇


自给率仅为45%



2019年新增产能25万吨,总产能达1103万吨1103.1万吨,同比增长2.3%;产量达到814.9万吨,同比增长18.3%;产能利用率73.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进口994.7万吨,表观消费量1808.5万吨,自给率仅为4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对二甲苯


产能同比增长56.4%



产能:随着大连恒力、浙江石化一期、海南炼化二期等大型项目投产,全年PX新增产能高达775.5万吨,同比增长56.4%,产能达到2154.5万吨。

产量:全年产量约1470万吨,同比增长31%。

产能利用率:由于新增产能集中在年中和下半年,产能未能充分释放,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至68.2%。

自给率:受下游纺织行业需求影响,需求增速放缓,自给率同比上升9.5%。





基础化工产品


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烧碱:退出产能44万吨,产能利用率79.1%。

纯碱:产能、产量为2015年来的最大增幅,产能利用率90.3%。

聚氯乙烯:退出产能7万吨,产能利用率79.9%。

电石:退出产能130万吨,产能利用率69.9%,装置实际开工率达86.0%。





尿素


产量连降三年后首增



2019年淘汰产能335万吨,总产能下降4.1%,降至6668万吨;产量5475万吨,同比増长5.1%,扭转了连续3年产量下降的局面。

产能利用率82.1%,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出口494万吨,同比增长102.5%,全年氮肥表观消费量3350万吨(折纯)。





磷肥


产能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2019年全国磷肥产能2250万吨P2O5,同比减少100万吨,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磷肥产量1580万吨P2O5,同比下降6.9%,连续4年下降。受国际市场需求整体疲软、供应严重过剩等因素影响,磷肥出口受阻。其中,磷酸一铵出口239.1万吨,同比下降4.0%;磷酸二铵出口647.0万吨,同比下降13.4%。





煤化工


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仅煤制烯烃盈利



煤制油:2019年没有新增产能,总产能维持在921万吨;全年产量745.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8.1万吨,增幅20.7%;产能利用率提高到81.0%,较上年提高24.0个百分点。

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增产能50万吨,总产能达到483万吨,增幅11.5%;全年产量316.2万吨,较上年度増加72.7万吨増幅29.9%;产能利用率65.5%,较上年度增加9.9个百分点。

煤(甲醇)制烃:新增产能280万吨,总产能达到1582万吨(其中煤制烯烃产能1062万吨),増幅21.5%;全年产量1276.2万吨(其中煤制烯烃产量908.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91.2万吨,增17.6%;产能利用率80.7%(其中煤制烯烃85.5%),较上年度降低2.6个百分点。

煤制气:2019年没有新增产能,总产能维持在51.05亿立方米;产量43.2亿立方米,较上年度増加13.1亿立方米,增幅43.5%;产能利用率84.6%,较上年度增加25.6个百分点。

除煤(甲醇)制烯烃产品盈利,煤制油、煤制气、煤(合成气)制乙二醇均出现亏损。





聚乙烯(PE


自给率51.9%



新增产能93万吨,国内聚乙烯总产能达到1961万吨,同比增长5.0%;产量1765万吨,同比增加10.3%;产能利用率90.0%,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2019年进口约1666.9万吨,同比增长20.2%,表观消费量3403.7万吨,自给率51.9%。




聚丙烯(PP


产能利用率下降5.3个百分点



新增产能202万吨,总产能达到2652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石油路线产能占比46%,煤和甲醇路线产能占比33%,丙烷路线占比21%;产量2240万吨,同比增长9.1%;产能利用率84.5%,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净进口482万吨,表观消费量2722万吨,同比增长8.7%,自给率82.3%,基本与上年持平。





合成橡胶


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产能:2019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品总产能超过600万吨,产量略有提高,但增幅收窄,结枃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市场:主要合成橡胶产品进口量继续小幅回落,出国量显著增加;受天然胶价格低迷的影响,国内主要合成橡胶价低位运行,丁苯橡胶(SBR)和丁二烯橡胶(BR) 市场价格均低于2018。

SBR丁苯橡胶产能168万吨,产量为106万吨,产能利用率63.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全年进口量37.6万吨。

BR丁二烯橡胶产能155万吨,产量102 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65.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进口量20.2万吨。





PC


产能利用率降至60.2%



PC2019年新增产能40万吨,总产能达到166万吨,同比增长31.7%;产量接近100万吨,同比增长34.2%;产能利用率60.2%,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进口125万吨,同比下降7.4%;表观消费量近200万吨,同比增长11.1%,自给率近50%,供需缺口进一步缩小。

MDI总产能34万吨,同比增长1.5%;全年装置运行稳定,产量约270万吨,同比增长7.1%;产能利用率80.6%,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进口40万吨,同比下降24%:出口74万吨,同比增加1.3%;表观消费量236万吨,同比增长7.2%,自给率114.4%。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尤其是鞋、服装、家电等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到较大冲击,MDI需求增速放,受中东低价产品影响,全年MDI价格低位徘徊。

受市场需求和进出口贸易下降,疫情造成部分企业一段时间的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全年石化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其中,炼油产能利用率将持稳或略有下降,农化产品、两碱、煤化工、橡胶、轮胎、聚氨酯等产能利用率小幅下降,合成树脂、工程塑料、聚酯及部分原料的开工负荷有望持稳或小幅上升。


行业发展应重点关注四个问题


孙伟善指出,后疫情时代,行业高质量发展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中发掘新机会

疫情在对传统组织构架和运行模式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并给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信息产业、健康产业、现代农业、安全工程等领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石化行业与这些领域关联紧密,给石化行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也给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内涵。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熟度不断提高,将推动新一轮的石化行业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将成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关注产业政策导向

“十四五”是我国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行业应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跟踪研究,指导企业发展、规范企业行为。


3.重点聚焦本行业和相关行业关键需求

石化行业作为能源产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发展潜力依然很足。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在能源转型、高端材料制造、节能减排、高端制造配套、生产智能化等领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建材、汽车、纺织、轻工等相关产业也对石化产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以高端化工材料为例,聚醚醚腈、发动机进气歧管用特种改性尼龙、可溶性聚四乙烯、聚酰胺型热塑性弹性体、PVF太阳能背板膜、一些高端聚烯烃产品等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目前国内仍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对与之配套的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推进高端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开发和工业生产迫在眉睫。另外,高铁、航海、航空等领域的一些配套化学品也存在瓶颈。这些都值得石化行业重点关注和突破。


4.继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绿色先进技术,实施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提升行业企业管理水平,积极践行责任关怀,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转自: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