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首页 > 公司动态 > 新闻详情

产业金融十连问|产业数字化给传统的金融风控体系带来了什么挑战?

2021-10-25 11:23:43

基于对产业金融领域的观察,66云链发布了“产业金融十连问”系列内容,指出产业金融领域已由最初的单向金融服务逐步演变为“科技(Technology) + 产业(Industry) + 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也就是“联结(Tie)”的模式,预计不久的将来,产业与金融势必相互融合、共生共赢。目前此系列已接近尾声,本篇以能化行业的例子为结尾篇,跟大家共同探讨金融端“入场景,成专家”的主题思想。

今年以来,一直在为66云链推广液化品数字仓单的应用场景,现在的数字仓单产品在向两个产品系列分叉。一个是作为既有银行传统风控模式下的增信手段,国有大行通过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的方式,对曾经达不到某些信用等级的企业提高授信等级,或者增加授信额度;第二个是按照“强认货,弱认人”的原则,进行全新的场景金融模式试点。其原因是,在产业数字金融的真实场景下,沿用传统的信贷风控规则很难达成目的。传统金融风控的手段、方法、路径和效果已基本失去了体系设计时的条件和环境。

产业场景及风控问题

成为产业金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今天,很多的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都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从未有过基于数字化技术对极细颗粒度的资产进行现场管理的实践与经验,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基本没有从事大宗商品交易与融资的经验。在对产业、行业和场景的细节认知上出现了相当大的障碍。

传统模式下的产融矛盾
我曾经给一家总行的领导建议在总行成立产业数字金融研究院,广泛招募行业与资深的产品专家和顾问,为即将到来的产业数字金融提供咨询与场景端的风控能力。在产业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一种传统的金融规则针对所有的产业和场景肯定是不可行的。

科技+制度

成为解决痛点的强大利器

现有的法律规制是设计产业数字金融体系的根基。最新实施的《民法典》给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提供了最佳的依据。我们都知道,监管部门和央行一直在强调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把资金和信用注入实体经济的最佳途径就是确认交易的真实性,而无论商品交易还是服务交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真实场景下完成的商品交付或者服务履约。
其实,《民法典》对动产交付的定义是非常清晰和完整的。一旦深入到动产的交付场景下,现在金融机构基于支付票据与运输单证判断交易真实性的方法就显得微不足道。

66云链运营基础
KYC的监管与制约会直接穿透到现场,从IoT采集到的数据想要进行大批量和连续性作假的成本极高,和伪造、变造票据相比,大批量、高频率、极高速的逻辑关系勾稽与比对会对银行的风控逻辑带来全新的视角与对策,不再单纯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风控模式设计,更多的是以宏观与微观的大数据分析与模型设计为依据。
不同的数字化场景与物流工艺相结合,会完全重构金融的风控原理和逻辑。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深入产业工艺环节的连续生产型的数字环境,后端的边缘服务器将会7*24小时工作并不断自我完善模型的精确度。中国全域的时空定位和商务合约一旦绑定,按照秒级采样得到的轨迹数据将会成为合格的司法证据。仅仅就交付与货权、物权这种对应关系来说,在数字世界的匹配与传统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只有基于法律规制的数字化系统才能真正成为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认可的产业数字金融体系。

能化行业SaaS解决方案

在金融监管中,法人体制的责任认定标准把社会上的众多商业银行拉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基层分支机构基本不具备大规模创新的试点条件,更不用说在位于产业深处的数字化场景下面的金融创新。
和C端不同的是,产业数字金融场景端要复杂与繁琐的多。66云链仅数字仓单这一个产品,在场景端,目前需要从产业链条中采集的相关数据项就有1500多项,需要发生勾稽关系的逻辑点就有300多个。这种大批量、高频次的采样与判断才有可能建立数字化风控的初始模型。

66云链产品架构
对C端而言,一个千万级的APP下载人群,因为系统的问题涉及几万人的不便对运营者来说是基本无感的,但是在B端的SaaS平台上,任何一次失误造成的损失都是很难弥补的。因此,以SaaS方式进行产业数字化实施的平台会把系统和数据可靠作为公司的第一要务,是公司吃饭的饭碗。当总行一级的信审和风控领导面对如此陌生的场景和无法落实的责任划分时心存疑虑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说即将到来的产业数字金融是“无场景,不金融”的话,那么对产业数字金融风控体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就应该是“入场景,成专家”。毫无疑问,能化领域是产业数字金融比较方便实施的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即使在未来的新能源世界里,液态和气态产品也是主要的形态。
谁能先躬身入局,谁就一定能取得先机。产业数字化的蓝海会给有备而来者提供全新的机会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