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首页 > > 新闻详情

物的信用:流程工业万亿级新赛道的通关密码

2022-12-15 11:17:56

动产和权利融资专栏

区别于“主体信用”,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2〕29号)》(以下简称“29号文”)提出要发挥“物的信用”的作用,那么“物的信用”源自哪里呢?金融机构又该如何理解“物的信用”的实现逻辑呢?

作者:左杨农,六六云链科技董事、江阴恒阳物流集团高级顾问、中物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下文丨1023字

阅读时长丨3分钟

 

 

信用评价技术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处不用。从个人的“花呗”额度到企业的授信额度,你在这个社会上所留下的一切的经济活动痕迹,都可以成为跟随终生的信用评价要素的一部分。把这些痕迹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定义之后再用特定的算法进行处理,就得出了所谓的信用评级。落在某个评级区间的一类人,就会被特定的使用人(比如银行)归纳成为可以承担一定信用风险额度的借款人,其实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也是基本一个道理,只是评价的考察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

 

感知“物的存在”

才能评价“物的信用”

 

回归正题,29号文件中提到要发挥“物的信用”的作用。什么是“物的信用”?首先“物的信用”存在的前提一定是“物的存在”,要能感知到“物的存在”才能定义出“物的信用”的评价方式。离开了对物体存在的感知能力去理解“物的信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产业的供应链中,货物聚集度最高的地方是运输和仓储机构,特别是在生产装置以外的第三方仓库。大量的原料和产成品的供应链周转,都是以货物为操作标的物进行的,形式繁杂模式多样。用数字孪生技术把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物的存在”映射到数字空间,这时考察“物的信用”就变得十分容易和便捷了。

 

 

数字化技术+流程工业产业场景

是实现“物的信用”的必然路径

 

通过传感器等物体感知设备的高频率采样,在储运机构以外的地方做数字留痕,对货物的位移、环境和其他特征做实时的比对计算,任何货物的移动都会被记录在案,非操作计划内的作业都会被报警。将这种以秒级为周期和动作级极细颗粒度的采样比对,在期间进行造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所有前次的状态数据并不只在储运机构自己保存,所谓的唯快不破即是此理。对货物质量的把控,一直都是货物交接和仓库的法定责任,出入库都有质量验收后放行的作业标准,即使在仓库内部的特定货物移动,也都是可以被在外部数字空间留痕的。

 

66云链所构建的能源化工供应链可信数字底座,通过对货物在车、船、库的实时数据的交叉验证,来对能化大宗商品确权

 

就流程工业而言,原料进入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是无法被中断的,除非有计划检修,否则工厂会承受巨大的财产损失。从时间上来说,信用一定是一个周期的评价结果。长周期跟踪流程工业的生产装置从外部仓库运往工厂进入生产装置的原料数量和变化情况,同时考察产品销售现金流和发票的节奏,是建立“物的信用”模型的极好方式。而且这种模型的实时性、关联性和真实性是现有信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把时间轴细化,将供应链中每一次供应链交易发生的“四流”的动作在最细微处打上时间戳标记,这时数字供应链的所有验证性动作要素就在时间轴上完整的“融合”,通过算法交叉验证其中的逻辑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真实的“数据包”,把一段时间周期中的这些“数据包”做为信用评价模型的输入项,其信用评价的结果要比传统信用评价的结论准确和客观的多。多维度连续性的数据采集和单事项碎片化的数据采集,对“物的信用”评价会有更实时性的效果

 

由于工厂最高产能和最低产能限制,对生产场景现场物料进行造假是绝无可能的,相比常规的“萝卜章”造假的方便与低成本,生产现场物料造假的成本与收益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这种依据产业场景特征而形成的“物的逻辑存在”,也是可以在大量的流程工业领域适用的。

 

小结

 

所以说,29号文件提出使用“物的信用”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在大量的能源化工产业上游可以立即实现的场景。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流程工业是最早和最快进入工业3.0阶段的行业,全行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覆盖面超过了50%,可以说,“物的信用”对这个产业形态而言已经有很成熟的基础条件,只是金融机构因为对产业的陌生而举步维艰

“物的信用”源于哪里?就在产业数字化的场景之中!这是一片蓝海,如果说“无场景,不金融”,那么产业场景就是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