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与能源化工行业的物流、供应链业务相结合?”
2月18日晚上,66云链副总经理、CTO毛毅炯在飞往武汉的航班上,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这是他第二天要和某石化集团高层沟通的主题。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客户“提问”。过去半年,他走访了8家能源化工龙头企业,每次的沟通里都有这个问题。而这一次,他带来更多的“实验成果”——在某大型化工企业的码头靠泊场景,66云链的AI算法,帮助客户的自有船舶2个月没有产生滞期费了。
从客户痛点出发:一群“较真者”的AI实验
在66云链,AI创新的起点永远在客户现场。
场景1:码头上的AI算法对决
当某大型化工企业抱怨“靠人工排泊效率低、易导致纠纷,港口利用率低,自有船舶每月都产生大量滞期费”时,66云链算法专家马鑫带着团队,依托GIS数据+运单数据+排泊规则+AI算法,“把船舶预靠泊时间误差从几个小时压到30分钟,港口利用率提升50%以上,订单执行率提升15%”,如今,这套智能靠泊AI系统已让该客户的自有船舶实现连续2个月滞期费归零。
场景2:仓库里的“24小时在线哨兵”
在和某大宗商品贸易商的工作群中,66云链总架构师彭宜堃团队开发的“动产监管AI Agent”——“小六子”正在24小时不眠不休地在线“值守”。
作为监管合同执行的主要力量,一旦货量/货值发生异常,“小六子”就第一时间在工作群中预警,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道德风险。而在即将上线的新版本中,“小六子” 还将实现与客户的实时互动,不仅能发出预警,还能解释触发预警的原因。
文化生根:一场全员参与的“AI进化”
66云链的AI革命,没有旁观席。
作为AI技术骨干,戚建民最近多了个新任务:帮同事们搭建AI Agent。“销售部想用AI Agent 做市场调研,市场部想用AI Agent 跟踪行业最新政策、了解行业趋势——我的KPI是让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AI Agent。”
在人力部门近期组织的“全员AI 研讨会”,邀请了合作伙伴共同探讨“AI 在能源化工行业的落地场景点”。在这场研讨会上,一线团队抛出真实业务痛点,技术部火力对接,让创新直击行业需求。
为进一步激发全员参与 AI,66云链人力部门还同步推出长效激励计划,用“真金白银+荣誉认可”为创新护航。
邀您同行:寻找下一个AI爆破点
在文章末尾,我们向行业伙伴发起共创邀请:您认为AI与能源化工数字供应链结合的下一个突破场景是什么?
– 可能是“用AI Agent 做智能化的数据统计服务”;
– 或是您亲身经历却未被解决的行业痛点……